【媒體報導】從一鍋石頭火鍋到2百店帝國:築間如何做到台灣第一火鍋股?
台灣人愛吃火鍋,全台連鎖火鍋店數超過1800家,但只有築間(7723)1家在餐飲紅海戰場中突圍而出,獲得資本市場的肯定,今年以承銷價45元掛牌上櫃,成為全台第一個「火鍋股」!身為幕後推手的總經理周秀花接受《Yahoo股市》專訪,侃侃而談15年來如何翻轉築間從基隆墓仔埔旁的小店,成為年營業額57億元的200店火鍋帝國,甚至擴展版圖到香港、日本,帶台灣品牌揚名海外。
2024年,國內掀起一波餐飲品牌上市櫃熱潮,包括旗下擁有「段純貞牛肉麵」及「京都勝牛」的「王座」(2751)、代理「TGI FRIDAYS星期五餐廳」的「開展餐飲集團」(7789)、以「大戶屋」為主力的全家餐飲(7708)等。但在火鍋品類中,至今仍僅有築間能邁入資本市場,今年4月以每股45元掛牌,最高價一度上探80元之高,不僅象徵資本市場的高度肯定,更有一段台灣餐飲品牌逆勢翻身的真實故事。
從墓仔埔旁小店到13個品牌、200家門市——築間如何做到?
築間目前旗下有13個品牌、近200家門市一半是加盟,旗艦品牌「築間幸福鍋物」擁129家分店,貢獻約七成營收最多,副品牌主打「燒肉Smile」。15年前,誰也想不到,一家開在基隆墓仔埔旁的小石頭火鍋店,能在2024年成為台灣第一支「火鍋股」。
這一切,得從董事長林楷傑和夥伴的創業開始說起。
2010年,當時年僅34歲的林楷傑,與兩位夥伴頂下一家經營不善的石頭火鍋店。築間的第一家店就開在基隆一處公墓旁,地點尷尬、人流有限,周秀花回憶,「500公尺就到了,清明節是生意最好的時候!」沒資源、沒背景,當時唯一能做的,就是靠著「讓客人吃好吃滿」的信念,硬是在火鍋紅海中,煮出一條活路。
例如,當時築間是全台首家主打「個人石頭火鍋」的店,形式創新,且店內一口氣提供八種口味的明治冰淇淋,「成本相對高,這在當時幾乎是沒有人敢嘗試的」,再加上營業至宵夜時段,讓火鍋店在一開幕就贏得消費者的青睞。
「築間的食材成本始終維持在43%-45%,相比同業高出至少1成」,周秀花透露,公司一向以高標準把關食材,才是顧客不斷回流的原因。
「怕人吃」才會失去顧客 築間反其道而行
「很多客人花300元,就想吃到500元的感覺,我們就是要讓他覺得值。」周秀花說,市場上許多吃到飽餐廳爭相模仿築間的自助吧,但築間「不怕人家吃」也「不怕人家學」。
「因為客人只有一個胃而已,你怕他吃,他以後就不來了。」
她也觀察到,即使築間推出多達數十樣配料,隔周就有競品端出更多選項,但品質與層次未必能比肩。「像我們敢用蝦滑、蛋餃、日本火鍋料、排骨酥,別人不敢,這就是檔次的差別。」
快速展店不失控 還有3大優勢做最強後盾
身為從基層做起的001號員工,周秀花以自身經驗分析築間三大核心優勢:
花6000萬建標準化管理制度控品質
熟悉市場趨勢成功複製繁衍品牌打群架
只收3%加盟金與夥伴及員工共好
首先,集團從創立初期便砸下超過六千萬元建立標準化管理制度(導入數位系統),並搭配嚴謹的營運考核機制,確保每一家門市從備料、出餐到人力排班等面向都能系統化、流程化,打造可複製、可監控的營運系統,「唯有如此,品牌才不會在快速展店中走樣失控。」
其次,憑藉對市場趨勢的敏銳觀察與品牌操作的彈性策略,築間成功從主打高CP值的「築間幸福鍋物」起家,一路延伸至個人燒肉、吃到飽、中式料理、韓式鍋物等多元品牌,「今天想吃燒肉,明天換火鍋,後天來個吃到飽,我們都能提供。」周秀花說,公司的研發、營運、品牌設計團隊全年無休調整,從湯頭、菜單到燈光與動線,每一季都會有變化,才跟得上消費者的需求。
今天做得好,不代表明天也一樣好。
第三,是用人與共好的格局。周秀花強調,品牌的成功不是靠創辦人單打獨鬥,而是仰賴一整個願意為品牌奮鬥的團隊。因此,集團特別重視人才培養,也持續強化與加盟主的合作關係,唯有夥伴願意一同前行,品牌才能走得更遠、站得更穩。
2017年至2018年,築間正式集團化並開放「特許加盟」,從採購、設備、技術到修繕都由總部輸出,加盟主只要顧好門市營運、服務好客人與員工即可獲利。「很多品牌開放加盟後,只賣原物料,採購自己來,那品質就會不一致,我們不想走這條路。」周秀花表示,與其他動輒收取6%-8%加盟金的品牌不同,築間只收3%,不是放加盟主自己去闖,而是全力後勤支援他們成長。
沒有好的人才,什麼都做不下去。
築間在火鍋紅海中開闢出藍海,周秀花坦言,上櫃代表的是團隊多年的努力成果,更是品牌制度化與透明化的轉捩點,也讓外界與投資人重新認識這家從基隆起步的餐飲集團。她笑說,過去親戚對築間不甚了解,直到近日問她:「7723可不可以買?」甚至有運動品牌來談加盟,才讓她真切感受到品牌被看見的影響力。
周秀花說,上櫃後最令她感到欣慰的不是數字上的高低,而是團隊展現出的專業度與穩定度。管理與財務變透明了,讓內外部夥伴對築間更有信心,品牌聲量同步放大,吸引更多優質加盟主與異業合作,同時也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主動投遞履歷加入築間。
成功踏入資本的下一步,周秀花透露築間將展開「雙軌成長」的新里程碑。一方面把既有火鍋與燒肉品牌做深、做廣,穩健展店、穩定獲利;另一方面持續孵化新品牌、嘗試跨業合作,打造築間不只13品牌200店,而是更多品牌更多平台的台灣大型餐飲集團。
以下是周秀花接受《Yahoo股市》專訪4大QA:
Q:台灣火鍋店密度高,有「三步一家火鍋」的說法,這是個入門容易的市場嗎?
A:火鍋看起來門檻不高,其實不好做。雖然進場容易,但要經營長久、穩定獲利、甚至打造品牌,絕對不是只有熱情和好吃就夠了。
Q:身為餐飲集團總經理,您本身喜歡「吃」嗎?曾為了「吃」發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?
A:我很愛吃,也不挑食。進入餐飲業後,去外面吃飯常會不自覺進入工作模式,像是幫忙收餐具或跟著喊「歡迎光臨」。有一次甚至被客人誤認為店員,請我幫忙催餐,真的很有趣!
Q:築間之前在上海投資失利,未來2到3年有重返的計畫嗎?
A:我們不排斥,只是時間點未到。當時對當地政策與規定掌握不足,確實吃了不少悶虧。未來若有計畫,我們一定會與當地合作夥伴聯手,相信有在地的團隊來主導經營,加上集團後勤支援,會更穩健也更用心。
Q:今年美國關稅衝擊消費信心,對未來一年的股價表現或營運有什麼期許?
A:今年重點是要好好培育人材,不要再流失人才。我相信只要沉穩經營,今年營運是有機會拚持平去年,我們會在下兩季度回到原本的峰點。
https://tw.stock.yahoo.com/news/%E3%80%90yahoo%E5%B0%88%E8%A8%AA%E3%80%91%E5%BE%9E%E4%B8%80%E9%8D%8B%E7%9F%B3%E9%A0%AD%E7%81%AB%E9%8D%8B%E5%88%B02%E7%99%BE%E5%BA%97%E5%B8%9D%E5%9C%8B%EF%BC%9A%E7%AF%89%E9%96%93%E5%A6%82%E4%BD%95%E5%81%9A%E5%88%B0%E5%8F%B0%E7%81%A3%E7%AC%AC%E4%B8%80%E7%81%AB%E9%8D%8B%E8%82%A1%EF%BC%9F-005014249.html 2025.07.01
2024年,國內掀起一波餐飲品牌上市櫃熱潮,包括旗下擁有「段純貞牛肉麵」及「京都勝牛」的「王座」(2751)、代理「TGI FRIDAYS星期五餐廳」的「開展餐飲集團」(7789)、以「大戶屋」為主力的全家餐飲(7708)等。但在火鍋品類中,至今仍僅有築間能邁入資本市場,今年4月以每股45元掛牌,最高價一度上探80元之高,不僅象徵資本市場的高度肯定,更有一段台灣餐飲品牌逆勢翻身的真實故事。
從墓仔埔旁小店到13個品牌、200家門市——築間如何做到?
築間目前旗下有13個品牌、近200家門市一半是加盟,旗艦品牌「築間幸福鍋物」擁129家分店,貢獻約七成營收最多,副品牌主打「燒肉Smile」。15年前,誰也想不到,一家開在基隆墓仔埔旁的小石頭火鍋店,能在2024年成為台灣第一支「火鍋股」。
這一切,得從董事長林楷傑和夥伴的創業開始說起。
2010年,當時年僅34歲的林楷傑,與兩位夥伴頂下一家經營不善的石頭火鍋店。築間的第一家店就開在基隆一處公墓旁,地點尷尬、人流有限,周秀花回憶,「500公尺就到了,清明節是生意最好的時候!」沒資源、沒背景,當時唯一能做的,就是靠著「讓客人吃好吃滿」的信念,硬是在火鍋紅海中,煮出一條活路。
例如,當時築間是全台首家主打「個人石頭火鍋」的店,形式創新,且店內一口氣提供八種口味的明治冰淇淋,「成本相對高,這在當時幾乎是沒有人敢嘗試的」,再加上營業至宵夜時段,讓火鍋店在一開幕就贏得消費者的青睞。
「築間的食材成本始終維持在43%-45%,相比同業高出至少1成」,周秀花透露,公司一向以高標準把關食材,才是顧客不斷回流的原因。
「怕人吃」才會失去顧客 築間反其道而行
「很多客人花300元,就想吃到500元的感覺,我們就是要讓他覺得值。」周秀花說,市場上許多吃到飽餐廳爭相模仿築間的自助吧,但築間「不怕人家吃」也「不怕人家學」。
「因為客人只有一個胃而已,你怕他吃,他以後就不來了。」
她也觀察到,即使築間推出多達數十樣配料,隔周就有競品端出更多選項,但品質與層次未必能比肩。「像我們敢用蝦滑、蛋餃、日本火鍋料、排骨酥,別人不敢,這就是檔次的差別。」
快速展店不失控 還有3大優勢做最強後盾
身為從基層做起的001號員工,周秀花以自身經驗分析築間三大核心優勢:
花6000萬建標準化管理制度控品質
熟悉市場趨勢成功複製繁衍品牌打群架
只收3%加盟金與夥伴及員工共好
首先,集團從創立初期便砸下超過六千萬元建立標準化管理制度(導入數位系統),並搭配嚴謹的營運考核機制,確保每一家門市從備料、出餐到人力排班等面向都能系統化、流程化,打造可複製、可監控的營運系統,「唯有如此,品牌才不會在快速展店中走樣失控。」
其次,憑藉對市場趨勢的敏銳觀察與品牌操作的彈性策略,築間成功從主打高CP值的「築間幸福鍋物」起家,一路延伸至個人燒肉、吃到飽、中式料理、韓式鍋物等多元品牌,「今天想吃燒肉,明天換火鍋,後天來個吃到飽,我們都能提供。」周秀花說,公司的研發、營運、品牌設計團隊全年無休調整,從湯頭、菜單到燈光與動線,每一季都會有變化,才跟得上消費者的需求。
今天做得好,不代表明天也一樣好。
第三,是用人與共好的格局。周秀花強調,品牌的成功不是靠創辦人單打獨鬥,而是仰賴一整個願意為品牌奮鬥的團隊。因此,集團特別重視人才培養,也持續強化與加盟主的合作關係,唯有夥伴願意一同前行,品牌才能走得更遠、站得更穩。
2017年至2018年,築間正式集團化並開放「特許加盟」,從採購、設備、技術到修繕都由總部輸出,加盟主只要顧好門市營運、服務好客人與員工即可獲利。「很多品牌開放加盟後,只賣原物料,採購自己來,那品質就會不一致,我們不想走這條路。」周秀花表示,與其他動輒收取6%-8%加盟金的品牌不同,築間只收3%,不是放加盟主自己去闖,而是全力後勤支援他們成長。
沒有好的人才,什麼都做不下去。
築間在火鍋紅海中開闢出藍海,周秀花坦言,上櫃代表的是團隊多年的努力成果,更是品牌制度化與透明化的轉捩點,也讓外界與投資人重新認識這家從基隆起步的餐飲集團。她笑說,過去親戚對築間不甚了解,直到近日問她:「7723可不可以買?」甚至有運動品牌來談加盟,才讓她真切感受到品牌被看見的影響力。
周秀花說,上櫃後最令她感到欣慰的不是數字上的高低,而是團隊展現出的專業度與穩定度。管理與財務變透明了,讓內外部夥伴對築間更有信心,品牌聲量同步放大,吸引更多優質加盟主與異業合作,同時也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主動投遞履歷加入築間。
成功踏入資本的下一步,周秀花透露築間將展開「雙軌成長」的新里程碑。一方面把既有火鍋與燒肉品牌做深、做廣,穩健展店、穩定獲利;另一方面持續孵化新品牌、嘗試跨業合作,打造築間不只13品牌200店,而是更多品牌更多平台的台灣大型餐飲集團。
以下是周秀花接受《Yahoo股市》專訪4大QA:
Q:台灣火鍋店密度高,有「三步一家火鍋」的說法,這是個入門容易的市場嗎?
A:火鍋看起來門檻不高,其實不好做。雖然進場容易,但要經營長久、穩定獲利、甚至打造品牌,絕對不是只有熱情和好吃就夠了。
Q:身為餐飲集團總經理,您本身喜歡「吃」嗎?曾為了「吃」發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?
A:我很愛吃,也不挑食。進入餐飲業後,去外面吃飯常會不自覺進入工作模式,像是幫忙收餐具或跟著喊「歡迎光臨」。有一次甚至被客人誤認為店員,請我幫忙催餐,真的很有趣!
Q:築間之前在上海投資失利,未來2到3年有重返的計畫嗎?
A:我們不排斥,只是時間點未到。當時對當地政策與規定掌握不足,確實吃了不少悶虧。未來若有計畫,我們一定會與當地合作夥伴聯手,相信有在地的團隊來主導經營,加上集團後勤支援,會更穩健也更用心。
Q:今年美國關稅衝擊消費信心,對未來一年的股價表現或營運有什麼期許?
A:今年重點是要好好培育人材,不要再流失人才。我相信只要沉穩經營,今年營運是有機會拚持平去年,我們會在下兩季度回到原本的峰點。
https://tw.stock.yahoo.com/news/%E3%80%90yahoo%E5%B0%88%E8%A8%AA%E3%80%91%E5%BE%9E%E4%B8%80%E9%8D%8B%E7%9F%B3%E9%A0%AD%E7%81%AB%E9%8D%8B%E5%88%B02%E7%99%BE%E5%BA%97%E5%B8%9D%E5%9C%8B%EF%BC%9A%E7%AF%89%E9%96%93%E5%A6%82%E4%BD%95%E5%81%9A%E5%88%B0%E5%8F%B0%E7%81%A3%E7%AC%AC%E4%B8%80%E7%81%AB%E9%8D%8B%E8%82%A1%EF%BC%9F-005014249.html 2025.07.01



